2021年中国统计公报显示,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251万人,比上年增长2.4%。其中,外出农民工为17172万人,增长1.3%;本地农民工为12079万人,增长4.1%。由于产业内迁、制造业自动化使部分东部大城市的制造业岗位减少,中西部农民工“返乡就业”也直接影响了大城市的人口格局。
2010-2020年,11城市常住人口年均共增长328.1万人
2010-2020年间,这11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年均共增长328.1万人。但是,这11个城市在2021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出现“缩水”,总增量为96.39万人,较过去10年年均人口增量减少了超过70%。此外,目前已经公布数据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,没有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在2021年增长超过30万人。
导致大城市常住人口增长大幅“缩水”的原因复杂。研究院认为,*个因素是,全国自然人口增长发现变化。首先,人口出生率降低,导致常住人口增量降低。以上海为例,根据上海统计公报,2021年上海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-0.92‰,但在这样的背景下,上海常住人口仍出现小幅上涨,意味着上海仍吸引外来人口流入。其次,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自2015年开始下降,而大城市*容易吸纳的就是前来寻找就业机会并留在大城市的人群。这样的大环境之下,尽管较全国的“拐点”晚了数年,但自2019年开始,也有不少大城市的就业人口总量出现下降。
2010年至2020年,中国大城市迎来人口发展的“黄金时代”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,许多大城市在这10年间常住人口增长超过300万人,每年平均增量超过30万人。
但是,2021年,一个明显特征是,以一线、新一线城市为代表的重点城市,常住人口增量减少。
研究院统计了目前已发布2021年统计年鉴(其中包含2020年人口数据),并且也发布了*新2021年人口数据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,一共有11个城市公布了相关人口数据。

吸引外来增量,城市的产业发展都是关键!
2021年,也有部分大城市在常住人口增量中表现出色。根据统计数据,上述11个城市之中,常住人口增量较多的城市是成都、杭州和青岛。其中,成都增长24.5万人、杭州增长23.9万人、青岛增长15.1万人。
具体看,与重庆类似,成都在过去十年里成功抓住了国内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机遇。比如,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成都的*支柱产业。从英特尔、富士康、戴尔、联想到京东方,成都一直是“IT西进”的引领者,也是西南互联网重镇,国民级游戏王者荣耀就诞生于此。2021年,成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.4%。分行业看,五大先进制造业增长11.2%,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0.4%,装备制造产业增长8.0%。同时,成都也是国内有名的“网红城市”,以舒适且惬意的生活环境著称,吸引了很多同时重视生活与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前来。
杭州也以人文氛围和生活环境著称,并且电子信息业和民营企业发达。根据杭州市统计局数据,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905亿元,同比增长11.5%,两年平均增长12.4%;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7.1%,比重较上年提高0.5个百分点。近年,杭州作为全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“领头羊”之一,人口吸引力始终不减。
这三个城市为何表现突出?研究院认为,首先,从产业上看,这三个城市各有发展特色,较能吸纳就业人口;其次,这三个城市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好,也有利于吸引较多人口流入。
同时,截至2020年底,杭州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9855亿元,占GDP的61.2%。此外,根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数据,杭州2021年在册市场主体达152.89万家,位居浙江*,其中新设主体数量达到了27.72万家。
- 2020-2021年部分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人口发生了哪些变化